舊唐書·本紀·卷十一
代宗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諱豫,肅宗長子,母曰章敬皇太后吳氏。以開元十四年十二 月十三日生于東都上陽宮。初名俶,年十五封廣平王。玄宗諸孫百余,上為嫡皇孫。 宇量弘深,寬而能斷。喜懼不形于色。仁孝溫恭,動必由禮。幼而好學,尤專《禮》、 《易》,玄宗鐘愛之。
祿山之亂,京城陷賊,從肅宗搜兵靈武,以上為天下兵馬元帥。時朝廷草創(chuàng), 兵募寡弱,上推心示信,招懷流散,比至彭原,兵眾數(shù)萬。及肅宗回幸鳳翔,時房 琯、郭子儀繼戰(zhàn)不利,賊鋒方銳,屢來寇襲。上選求勇干,頻挫其鋒,圣慮遑寧, 士心大振。及師進討,百官辭送,步出闕門,方始乘馬?;丶v葉護王子率兵入助, 勇冠諸蕃,上接以優(yōu)恩,結(jié)為兄弟,故香積之戰(zhàn),賊徒大敗,遂委西京而遁。雖子 儀、嗣業(yè)之奮命,由上恩信結(jié)于士心,故人思自效。既收京城,令行禁止,民庶按 堵,秋毫不犯,耆老歡迎,對之歔欷。聞賊殘眾猶保陜郊,即日長驅(qū),東趨虢洛。 新店之役,一戰(zhàn)大捷,慶緒之黨,十殲七八。數(shù)旬之間,河南底定,兩都恢復,二 圣回鑾,統(tǒng)率之功,推而不受。肅宗還京,大赦,改封楚王。
乾元元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庚寅,立為皇太子,改名豫。上元末年,兩宮 不豫,太子往來侍疾,躬嘗藥膳,衣不角帶者久之,及承監(jiān)國命,流涕從之。
寶應元年四月,肅宗大漸,所幸張皇后無子,后懼上功高難制,陰引越王系于 宮中,將圖廢立。乙丑,皇后矯詔召太子。中官李輔國、程元振素知之,乃勒兵于 凌霄門,俟太子至,即衛(wèi)從太子入飛龍廄以俟其變。是夕,勒兵于三殿,收捕越王 系及內(nèi)官硃光輝、馬英俊等禁錮之,幽皇后于別殿。丁犯,肅宗崩,元振等始迎上 于九仙門,見群臣,行監(jiān)國之禮。己巳,即皇帝位于柩前。甲戌,詔:“國之大事, 戎馬為先,朝有舊章,親賢是屬。故求諸必當,用制于中權(quán);存乎至公,豈慚于內(nèi) 舉。特進、奉節(jié)郡王適可天下兵馬元帥?!币液ィ员可袝?、判元帥行軍、閑廄 等使李輔國進號尚父,飛龍閑廄副使程元振為右監(jiān)門將軍。流宦官硃光輝、啖庭瑤、 陳仙甫等于黔中。
五月己卯朔,以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余如故。辛卯,制曰:“三年之喪, 天下達禮,茍或變革,何以教人?朕遘此閔兇,攀號罔極,公卿固請,俾聽朝務, 斬焉缞绖,痛貫心靈,豈可便議公除,遽移諒陰。昨見所司儀注,今月十三日大祥, 十五日從吉。仰憑遺制,又欲抑予,竅惟哀思,深謂未可。其百僚并以此釋服,朕 將繼武丁之道,《素冠》之詩,恭默再周,不忍權(quán)奪。凡庶在位,宜悉哀懷。”宰 臣苗晉卿等三上表請依遺制,方聽政。丙戌,嗣魯王宇改封鄒王,奉節(jié)郡王適進封 魯王,李光弼進封臨淮王。貶禮部尚書蕭華為陜州司馬。改行乾元錢。重棱小錢一 當二,重棱大錢一當三。丙申,以戶部侍郎元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度支轉(zhuǎn)運使。 改乾元大小錢一當一。丁酉,御丹鳳樓,大赦。子儀、光弼、李光進諸道節(jié)度使并 加實封。四月十七日立功人并號“寶應功臣”。內(nèi)外文武官三品已上進爵,四品已 下加階。諸州防御使并停。內(nèi)外官三考一轉(zhuǎn)。益昌郡王邈進封鄭王,延慶郡王迥進 封韓王。故庶人皇后王氏、故誣人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并宜復封號。棣王琰、 永王璘并與昭雪。建昌王追封齊王,崇恩王追封衛(wèi)王,靈昌王追封鄆王。壬寅,以 來瑱復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六月己酉朔,百僚臨于西宮,上不視朝。自 是每朔望皆如之,迄于山陵。凡人臣有事辭見,先臨西宮,然后詣朝。改豫州為蔡 州,避上名也。待中苗晉卿以老疾,請三日一入中書,從之。己未,罷尚父李輔國 判元帥行軍及兵部尚書、閑廄等使。輔國請遜位。辛酉,以輔國為博陸王,罷中書 令,許朝朔望。壬申,以通州刺史劉晏為戶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京兆尹,充度支 轉(zhuǎn)運鹽鐵諸道鑄錢等使。秋七月己卯朔。辛巳,觀軍容使魚朝恩封馮翊郡開國公, 宦官程元振為鎮(zhèn)軍大將軍、保定郡開國公。乙酉,襄州剌史裴長流費州,賜死于 藍田驛。庚寅,詔不許匭使閱投匭人文狀,賜道州司馬敬羽自盡。來瑱自襄州來朝。 郭子儀自河中來朝。八月己酉朔。自七月不雨,至此月癸丑方雨。庚午夜,西北有 赤光亙天,貫紫微,漸移東北,彌漫半天。貶太子少傅李遵為袁州刺史。臺州賊袁 晁陷臺州,連陷浙東州縣。九月丁丑朔,魯王適改封雍王。以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來瑱 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節(jié)度如故。程元振進封邠國公。丙申,右仆射、 山陵使裴冕貶施州刺史。戊戌,回紇登里可汗率眾來助國討逆,令御史大夫尚衡宣 慰之。甲午,太州至陜州二百余里黃河清,澄澈見底。甲午,秘書監(jiān)韓穎、中書舍 人劉烜配流嶺表,尋賜死,坐狎昵李輔國也。
冬十月辛酉,詔天下兵馬元帥雍王統(tǒng)河東、朔方及諸道行營、回紇等兵十余萬 討史朝義,會軍于陜州。加朔方行營節(jié)度使、大寧郡王仆固懷恩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丁卯夜,盜殺李輔國于其第,竊首而去。戊辰,元帥雍王率諸軍進發(fā),留郭英乂、 魚朝恩鎮(zhèn)陜州。壬申,王師次洛陽北郊。甲戌,戰(zhàn)于橫水,賊大敗,俘斬六萬計。 史朝義奔冀州。乙亥,雍王奏收東京、河陽、汴、鄭、滑、相、魏等州。乙酉,陜 西節(jié)度使郭英乂權(quán)知東京留守。丁酉,偽恆州節(jié)度使張忠志以趙、定、深、恆、易 五州歸順,以忠志檢校禮部尚書、恆州刺史,充成德軍節(jié)度使,賜姓名曰李寶臣。 于是河北州郡悉平。賊范陽尹李懷仙斬史朝義首來獻,請降。十二月庚戌,太子太 師,邠國公韋見素薨。辛未,仆固懷恩為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令,靈州大都督府長 史、河北副元帥。邛州新置鎮(zhèn)南軍。是歲,江東大疫,死者過半。吐蕃陷我臨、洮、 成、渭等州。
二年春正月丁亥朔。甲午,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都統(tǒng)淮南節(jié)度觀察等使、 越國公李峘卒。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京兆尹劉晏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度支諸使如故。壬寅,制開府儀同三司、行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 山南東道節(jié)度觀察處置等使、上柱國、潁國公來瑱削在身官爵,長流播州,尋賜死 于路。閏月戊申,以史朝義下降將李寶臣為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恆州刺史、 清河郡王,充成德軍節(jié)度使;薛嵩為檢校刑部尚書、相州刺史、相衛(wèi)等州節(jié)度使; 李懷仙檢校兵部尚書、兼侍中、武威郡王、幽州節(jié)度使;田承嗣檢校戶部尚書、魏 州刺史、雁門郡王、魏博等州都防御使。
二月甲午,回紇登里可汗辭歸蕃。三月甲辰朔,襄州右兵馬使梁崇義殺大將李 昭,據(jù)城自固,仍授崇義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丁未,袁傪破袁晁之眾于浙 東。玄宗、肅宗歸祔山陵。自三月一日廢朝,至于晦日,百僚素服詣延英門通名起 居。
四月戊寅朔,太州依舊為華州,太陰縣為華陰縣。庚辰,河南副元帥李光弼奏 生擒袁晁,浙東州縣盡平。辛巳,屬臣請上尊號。五月癸卯朔。丙寅,尚書省試制 舉人,命左右丞、侍郎對試,賜食如舊儀。太常卿杜鴻漸奏:“婚葬合給鹵簿,望 于國立大功及二等已上親則給,余不在給限。”從之。六月癸酉朔。癸未,以陳鄭 澤潞節(jié)度使李抱玉檢校司空,封武威郡王;河中節(jié)度使王昂檢校刑部尚書,封云阝 國公;同華節(jié)度使李讓檢校工部尚書。同日入省,宰相送上。甲申,以前淮西節(jié)度 使王仲升為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六軍將軍兼大夫,自仲升始也。甲午,觀 軍容使魚朝恩自陜州入朝。上御達禮門,命公卿百僚觀兵馬。同華節(jié)度使李懷讓自 殺,為程元振所構(gòu)。
秋七月壬寅朔。戊申,群臣上尊號曰寶應元圣文武皇帝,御含元殿受冊。壬子, 御宣政殿宣制,改元曰廣德,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安祿山、史思明親 族應在諸道,一切原免不問。民戶三丁免一丁庸,租稅依舊每畝二升。男子二十成 丁,五十入老。元帥雍王兼尚書令,河北副元帥仆固懷恩加太保,回紇登里可汗進 徽號。功臣皆賜鐵券,藏名太廟,畫像凌煙閣。刺史、縣令自今后改轉(zhuǎn),刺史以三 年為限,縣令四年為限,員外及攝試,不得厘務。丁巳,仆固瑒兼御史大夫,充朔 方行營節(jié)度。是月,吐蕃大寇河、隴,陷我秦成、渭三州,入大震關(guān),陷蘭、廓、 河、鄯、洮、岷等州,盜有隴右之地。八月,以荊南節(jié)度使李峴為宗正卿。九月壬 戌朔,仆固懷恩拒命于汾州,遣宰臣裴遵慶往宣撫之。已丑,吐蕃寇涇州,刺史高 暉以城降,因為吐蕃鄉(xiāng)導。
冬十月庚午朔。辛未,高暉引吐蕃犯京畿,寇奉天、武功、盩厔等縣。蕃軍自 司竹園渡渭,循南山而東。丙子,駕幸陜州,上出苑門,射生將王獻忠率四百騎叛, 脅豐王已下十王歸京。從官多由南山諸谷赴行在。郭子儀收合散卒,屯于商州。丁 丑,次華州,官吏藏竄,無復儲擬。會魚朝恩領(lǐng)神策軍自陜來迎駕,乃幸朝恩軍。 戊寅,吐蕃入京師,立廣武王承宏為帝,仍逼前翰林學士于可封為制封拜。辛巳, 車駕至陜州。子儀在商州會六軍使張知節(jié),烏崇福、長孫全緒等率兵繼至,軍威遂 振。舊將王甫誘聚京城惡少,齊擊街鼓于硃雀街,蕃軍震懾,狼狽奔潰。庚寅,子 儀收京城。壬辰,以宰臣元載判天下元帥行軍司馬,京兆尹、兼吏部侍郎嚴武為黃 門侍郎,朗州刺史第五琦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癸巳,以郭子儀為京留守。高暉 聞吐蕃潰,以三百騎東奔至潼關(guān),為關(guān)守李伯越所殺。十一月辛丑朔,太常博士柳 伉上疏,以蕃寇犯京師,罪由程元振,請斬之以謝天下。上甚嘉納,以元振有保護 之功,削在身官爵,放歸田里。
十二月甲辰,宦官市舶使呂太一逐廣南節(jié)度使張休,縱下大掠廣州。丁亥,車 駕發(fā)陜郡還京。辛卯,鄂州大風,火發(fā)江中,焚船三千艘,焚居人盧舍二千家。甲 午,上至自陜州。乙未,以侍中苗晉卿為太保,黃門侍郎、同平章事裴遵慶為太子 少傅,并罷知政事;宗正卿、梁國公李峴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申, 放廣武王承宏于華州,一切不問。丁酉,朔方行營節(jié)度使仆固瑒為帳下梟首來獻。 懷恩聞瑒死,燒營遁入吐蕃。朝臣稱賀,上不悅,曰:“朕之涼德,信不及人,致 勛臣顛覆,用增愧恧,何至賀焉!”程元振自三原縣衣婦人服入京城,京兆府擒之 以聞,乃下御史臺鞫問。吐蕃陷松州、維州、云山城、籠城。
二年春正月己亥朔。壬寅,御史臺以程元振獄狀聞,配流溱州。既行,追念舊 勛,特矜遐裔,令于江陵府安置。甲辰,復置京畿觀察使,以御史中丞領(lǐng)之。癸卯, 尚書右丞顏真卿為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充朔方宣慰使。癸亥,吏部尚書、同平 章事、度支轉(zhuǎn)運使劉晏為太子賓客,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李峴為太子詹事,并罷知 政事。以前右散騎常侍王縉為黃門侍郎,太常卿杜鴻漸為兵部侍郎,并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罷度支使,以戶部侍郎第五琦專判度支及諸道鹽鐵、轉(zhuǎn)運鑄錢等使。甲子, 元帥,尚書令雍王三上章讓皇太子。第五琦奏諸道置常平倉使司,量置本錢和糴, 許之。丁卯,司徒、兼中書令郭子儀充河東副元帥、河中等處觀察,兼云州大都督、 單于鎮(zhèn)北大都護。
二月己巳朔,冊天下兵馬元帥,尚書令,雍王適為皇太子。癸酉,上親薦獻太 清宮、太廟。乙亥,祀昊天上帝于圓丘,即日還宮。戊寅,以灃州刺史裴冕為左仆 射兼御史大夫,充東都、河南、江南、淮南轉(zhuǎn)運使。乙未,第五琦開決汴河。五月 丁酉朔。戊午,敕中書、門下兩省加置散騎常侍四員,官為正三品。庚申,罷歲貢 孝悌力田、童子等科。甲子,禁鈿作珠翠等,委所司切加捉搦。癸未,制:“太保、 兼中書令、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單于鎮(zhèn)北副大都護、充朔方節(jié)度、關(guān)內(nèi)度支營田鹽 池押諸蕃部落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六城水運使、河北副元帥、上柱國、大寧郡王仆 固懷恩,先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單于鎮(zhèn)北副元帥、朔方節(jié)度使宜并停,其太保、 兼尚書令、大寧郡王如故。七月己酉,河南副元帥、太尉、兼侍中、臨淮王李光弼 薨于徐州,廢朝三日。判度支第五琦兼京兆尹、御史大夫。八月丁卯,宰臣王縉為 侍中,持節(jié)都統(tǒng)河南、淮西、淮南、山南東道節(jié)度行營事,進封太原郡公。固讓侍 中,從之。宰相杜鴻漸判門下省事。癸巳,王縉兼領(lǐng)東京留守。
九月乙未朔。丙申,詔征河中兵討吐蕃,將發(fā),是夜軍眾喧噪,劫節(jié)度使崔寓 家財及民家財產(chǎn)殆盡,皆重裝而行,吏不能禁。自七月大雨未止,京城米斗值一千 文?;仁程?。丙午,河東節(jié)度使辛云京檢校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原 尹、北京留守。己酉,江南西道觀察,洪州刺史張鎬卒。辛亥,河東副元帥、中書 令、汾陽郡王郭子儀加太尉,充北道邠寧、涇原、河西已東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撫使; 陳鄭、澤潞節(jié)度使李抱玉進位司徒,充南道通和吐蕃使、鳳翔秦隴臨洮已東觀察使。 子儀三表懇讓太尉,許之。己未,劍南節(jié)度嚴武攻拔吐蕃當狗城,破蕃軍七萬。尚 書左丞楊綰知東京選,禮部侍郎賈至知東都舉。兩都分舉選,自此始也。辛酉,以 太子詹事李峴為吏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知江南東西及福建道選,并觀農(nóng)宣慰使。 仍命洪州刺史李勉副知選事。是秋,蝗食田殆盡,關(guān)輔尤甚。米斗千錢。
冬十月丙寅,仆固懷恩引吐蕃二萬寇邠州,節(jié)度使白孝德閉城拒守。丁卯,寇 奉天,京師戒嚴。先鋒郭晞斬賊營于邠州西,俘斬數(shù)百計。子儀屯涇陽,蕃軍挑戰(zhàn), 子儀不出。甲申,河南尹蘇震卒。劍南嚴武奏收吐蕃鹽川城。十一月乙未,懷恩與 蕃軍自潰,京師解嚴。丁未,子儀自涇陽入覲,詔宰臣百僚迎之于開遠門,上御安 福寺待之。十二月乙丑,加子儀關(guān)內(nèi)、河中副元帥兼尚書令,吏部侍郎暢璀為左散 騎常侍、河中尹。子儀三表讓尚書令,詞情懇切,優(yōu)詔從之。丁卯夜,星流如雨。 戊辰,子儀于都省領(lǐng)副元帥事,宰臣百僚送,仍令射生五百戎服自光范門送至省門。 右仆射郭英乂以樂迎之。是日便赴奉天。是歲,戶部計帳,管戶二百九十三萬三千 一百二十五,口一千六百九十二萬三百八十六。
永泰元年正月癸巳朔,制曰:
葉五紀者,建號以體元;授四時者,布和而須氣。天心可見,人欲是從,爰立 大中之道,式受惟新之命。朕嗣膺下武,獲主萬方,顧以薄德,乘茲艱運,戎麾問 罪,今已十年。飲至策勛,惟兇渠之授首;勞師黷武,豈人主之用心。軍役屢興, 干戈未戢,茫茫士庶,斃于鋒鏑。皇穹以朕為子,蒼生以朕為父,至德不能被物, 精誠不能動天。俾我生靈,淪于溝壑,非朕之咎,孰之過歟?朕所以馭朽懸旌,坐 而待曙,勞懷罪己之念,延想安人之策。亦惟群公卿士,百辟庶僚,咸聽朕命,協(xié) 宣乃力,履清白之道,還淳素之風。率是黎元,歸于仁壽,君臣一德。何以尚茲。 乃者刑政不修,惠化未洽,既盡財力,良多抵犯,靜惟哀矜,實軫于懷。今將大振 綱維,益明懲勸,肇舉改元之典,弘敷在宥之澤,可大赦天下,改廣德三年為永泰 元年。
是日雪盈尺。戊申,澤潞李抱玉兼鳳翔隴右節(jié)度使,兼南道通和吐蕃、鳳翔 “秦隴,臨洮已東”,觀察處置等使。仍命四鎮(zhèn)行營節(jié)度使馬璘為副和吐蕃使。癸 丑,罷岐州之鳳翔縣,并入天興縣。乙卯,左散騎常侍高適卒。戊午,劍南節(jié)度使 嚴武加檢校吏部尚書,山南節(jié)度使張獻誠加檢校工部尚書。以前袁州刺史李遵為太 子少保,聽朝朔望。
二月甲子夜。雷霆震擊。丁丑,內(nèi)出宮女千人,品官六百人守洛陽宮。戊寅, 黨項羌寇富平;焚定陵寢殿。庚辰,儀王璲薨。諸陵署復隸太常寺。戊子,河西黨 項永、定等十二州部落內(nèi)屬,請置宜、芳等十五州,許之。三月壬辰朔,詔左仆射 裴冕、右仆射郭英乂、太子少傅裴遵慶、檢校太子少保白志貞、太子詹事臧希讓、 左散騎常侍暢璀、檢校刑部尚書王昂高升、檢校工部尚書崔渙、吏部侍郎李季卿王 延昌、禮部侍郎賈至、涇王傅吳令瑤等十三人,并集賢院待詔。上以另臣罷節(jié)制者, 京師無職事,仍合于禁門書院,間以文儒公卿,寵之也。仍特給飧本錢三千貫。庚 子夜,降霜,木有冰。歲饑,米斗千錢,諸谷皆貴。丙午,鳳翔李抱玉讓司徒,從 之,授左仆射、同平章事。庚戌,吐蕃請和。詔宰臣元載、杜鴻漸與蕃使同盟于興 唐寺。辛亥,大風拔木。是春大旱,京師米貴,斛至萬錢。
夏四月己巳,乃雨。戊子,太保致仕苗晉卿薨。庚寅,劍南節(jié)度使、檢校吏部 尚書嚴武卒。五月癸丑,以尚書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為成都尹、御史大夫,充 劍南節(jié)度使。是月麥稔。判度支第五琦奏請十畝稅一畝,效古什一而征,從之。
六月癸亥,吏部尚書李峴南選回,至江陵,貶衢州刺史。自春無雷,至此月甲 申,大風而雷。代州置代北軍,平州置柳城,析通州石鼓縣置巴渠縣。秋七月辛卯 朔,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為副將李懷玉所逐。制以鄭王邈為平盧、淄青節(jié)度大使,令 懷玉權(quán)知留后事。以久旱,遣近臣分錄京城諸獄系囚。甲午,升平公主出降駙馬都 尉郭曖。庚子,雨。時久旱,京師米斗一千四百,他谷食稱是。
八月乙亥,河南道副元帥、涇原節(jié)度使馬璘封扶風郡王。九月辛卯,太白經(jīng)天。 丁酉,仆固懷恩死于靈州之鳴沙縣。時懷恩誘吐蕃數(shù)十萬寇邠州,客將尚品息贊磨、 尚悉東贊等寇奉天、醴泉,黨項羌、渾、奴剌寇同州及奉天,逼鳳翔府、盩厔縣, 京師戒嚴。時以星變,羌虜入寇,內(nèi)出《仁王佛經(jīng)》兩輿付資圣、西明二佛寺,置 百尺高座講之。及奴虜寇逼京畿,方罷講。己酉,郭子儀自河中至,進屯涇陽,李 忠臣屯東渭橋,李光進屯云陽,馬璘、郝玉屯便橋,駱奉仙、李伯越屯盩厔,李抱 玉屯鳳翔,周智光屯同州,杜冕屯坊州。上親率六軍屯苑內(nèi)。庚戌,下詔親征。內(nèi) 官魚朝恩上言,請括私馬,京城男子悉皁衣團結(jié),塞京城二門之一。士庶大駭,有 逾垣鑿竇出城者,吏不能禁。自丙午至甲寅大雨,平地水流。丁巳,吐蕃大掠京畿 男婦數(shù)萬計,焚廬舍而去。同華節(jié)度周智光以兵追擊于澄城,破賊萬計。
冬十月己未,復講《仁王經(jīng)》于資圣寺。吐蕃至邠州,與回紇相遇,復合從入 寇。辛酉,逼奉天。癸亥,黨項攻同州,焚州民廬舍。丁丑,郭子儀說諭回紇,令 與吐蕃疑貳。庚辰,子儀先鋒將白元光合回紇軍擊吐蕃之眾于靈臺縣之西原,斬首 五萬級,俘獲人畜凡三百里不絕。辛巳,京師解嚴。壬午,仆固懷恩大將仆固名臣 以千騎來降。詔稅百官錢;市絹十萬以賞回紇。乙酉,回紇首領(lǐng)胡祿都督來朝。癸 卯,朔方將李回方奏收靈武郡。丁亥,分宣饒、歙戶口于秋浦縣置池州,分信州弋 陽置貴溪縣。閏十月辛卯,以京兆少尹黎干為京兆尹。丙午,封朔方大將孫守亮等 九人為異姓王,李國臣等十三人為同姓王。丁未,百僚上表,以軍興急于糧,請納 職田以助費,從之。戊申,進封渭北節(jié)度使李光進為武威郡王。以刑部侍郎路嗣恭 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充關(guān)內(nèi)副元帥,兼知朔方節(jié)度等 使。劍南節(jié)度使郭英乂為其檢校西山兵馬使崔旰所殺,邛州柏茂林、瀘州楊子琳、 劍南李昌巙皆起兵討旰,蜀中亂。十一月,宰臣河南都統(tǒng)王縉請減諸道軍資錢四十 萬貫修洛陽宮,從之。十二月己酉,敕:“如聞諸州承本道節(jié)度、觀察使牒,科役 百姓,致戶口凋弊,此后委轉(zhuǎn)運使察訪以聞?!?
二年春正月丁巳朔,大雪平地二尺。壬申,減子孫襲實封者半租,永為常式。 乙酉,制:
治道同歸,師氏為上,化人成俗,必務于學??≡熘?,皆從此途,國之貴游, 罔不受業(yè)。修文行忠信之教,崇祗庸孝友之德,盡其師道,乃謂成人。然后揚于王 庭,敷以政事,徵之以理,任之以官,置于周行,莫匪邦彥,樂得賢也,其在茲乎! 朕志承理體,尤重儒術(shù),先王設教,敢不虔行。頃以戎狄多虞;急于經(jīng)略,太學空 設,諸生蓋寡。弦誦之地,寂寥無聲,函丈之間,殆將不掃,上庠及此,甚用閔焉。 今宇縣乂寧,文武并備,方投戈而講藝,俾釋菜以行禮。使四科咸進,六藝復興, 神人以和,風化浸美,日用此道,將無間然。其諸道節(jié)度、觀察、都防御等使,朕 之腹心,久鎮(zhèn)方面,眷其子弟,為奉義方,修德立知,是資藝業(yè)。恐干戈之后,學 校尚微,僻居遠方,無所咨稟,負經(jīng)來學,宜集京師。其宰相朝官、六軍諸將子弟, 欲得習學,可并補國子學生。其中身雖有官,欲附學讀書者亦聽,其學官委中書門 下選行業(yè)堪為師范者充。其學生員數(shù),所習經(jīng)業(yè),供承糧料,增修學館,委本司條 奏以聞。
丙戌,以戶部尚書劉晏充東都京畿、河南、淮南、江南東西道、湖南、荊南、 山南東道轉(zhuǎn)運、常平、鑄錢、鹽鐵等使,以戶部侍郎第五琦充京畿、關(guān)內(nèi)、河東、 劍南西轉(zhuǎn)運、常平、鑄錢、鹽鐵等使。至是天下財賦,始分理焉。
二月丁亥朔,釋奠于國學,賜宰臣百官飧錢五百貫,于國學食。壬辰,鎮(zhèn)南都 護依舊為安南都護府。乙未,貶刑部尚書顏真卿為峽州員外別駕,以不附元載,載 陷之于罪也。壬子,命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杜鴻漸兼成都尹,持節(jié)充山南西道、劍 南東川等道副元帥,仍充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以平郭英乂之亂也。以四鎮(zhèn)行營節(jié)度使 馬璘兼邠州刺史。癸丑,以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梁州刺史張獻誠兼充劍南東川節(jié)度觀 察使,邛州刺史柏茂林充邛南防御使,劍南西山兵馬使崔旰為茂州刺史、充劍南西 山防御使,從杜鴻漸請也。三月辛未,張獻誠與崔旰戰(zhàn)于梓州,為旰所敗,僅以身 免。
夏四月辛亥,詔尚書省郎中授中州刺史,員外郎授下州刺史,為定制。五月丙 辰,稅青苗地錢使、殿中侍御韋光裔諸道稅地回。是歲得錢四百九十萬貫。自乾元 已來,天下用兵,百官俸錢折,乃議于天下地畝青苗上量配稅錢,命御史府差使徵 之,以充百官俸料,每年據(jù)數(shù)均給之,歲以為常式。六月戊戌,以淮南節(jié)度使崔圓 檢校尚書右仆射。自春旱,此月庚子始雨。丁未,日重輪。其夜,月重輪。
秋七月辛酉,檢校兵部尚書、衢州刺史李峴卒。自五月大雨,洛水泛溢,漂溺 居人廬舍二十坊。河南諸州水。加荊南節(jié)度使衛(wèi)伯玉檢校工部尚書。癸未,太廟二 室芝草生。八月丁亥,國子監(jiān)釋奠復用牲牢。上元二年,詔諸祠獻熟,至是魚朝恩 請復舊制。壬寅,以茂州刺史崔旰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jié)度行軍司馬, 邛南防御使、邛州刺史柏茂林為邛南節(jié)度使,從杜鴻漸所請也。癸卯,太子少保裴 遵慶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崔寓為太子少傅。甲辰,以開府儀同三司、右監(jiān)衛(wèi)大將 軍、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神策軍兵馬使、上柱國、馮翊郡開國公魚朝恩加內(nèi)侍監(jiān)、 判國子監(jiān)事,充鴻臚禮賓等使,進封鄭國公。辛亥,以檢校禮部尚書裴士淹充禮儀。 九月庚申,京兆尹黎干以京城薪炭不給。奏開漕渠,自南山谷口入京城,至薦福寺 東街,北抵景風、延喜門入苑,闊八尺,深一丈。渠成,是日上幸安福門以觀之。 丙子,宣州刺史李佚坐贓二十四萬貫,集眾杖死,籍沒其家。
冬十月癸未朔。己丑,宗正卿吳王祗奏上《皇室永泰新論》二十卷,太常博士 柳芳撰。和蕃使楊漳與蕃使論位藏等來朝。丙申,令宰臣宴論位藏于中書省。
十一月甲寅,乾陵令于陵署得赤兔以獻。丙辰,詔:
古者量其國用,而立稅典,必于經(jīng)費,則之重輕。公田之籍,可謂通制;履畝 而稅,斯誠弊法。所期折中,以便于時。億兆不康,君孰與足?故愛人之體,先以 博施;富國之源,必均節(jié)用。朕自臨宸極,比屬艱難,嘗欲闡淳樸之風,守沖儉之 道,每念黎庶,思致和平。而邊事猶殷,戎車屢駕,軍與取給,皆出邦畿。九伐之 師,尚勤王略;千金之費,重困吾人。乃者遵冉有之言,守周公之制,什而稅一, 務于行古。今則編戶流亡,而墾田減稅,計量入之數(shù),甚倍征之法。納隍之懼,當 寧軫懷。慮失三農(nóng),憂深萬姓,務從省約,稍冀蠲除。用申勤恤之懷,以救惸嫠之 弊。京兆府今年合征八十二萬五千石數(shù)內(nèi),宜減放一十七萬五千石。青苗地頭錢宜 三分取一。在京諸司官員久不請俸,頗聞艱辛。其諸州府縣官,及折沖府官職田, 據(jù)苗子多少,三分取一,隨處糶貨,市輕貨以送上都,納青苗錢厙,以助均給百官。
甲子,日長至,上御含元殿,下制大赦天下,改永泰二年為大歷元年。十二月 己亥,彗起匏瓜,其長尺余,犯宦者星。癸卯,同華節(jié)度使周智光專殺陜州監(jiān)軍張 志斌、前虢州刺史龐充,據(jù)華州謀叛。是冬無雪。
、二年春正月壬子朔。丁巳,密詔關(guān)內(nèi)、河東副元帥郭子儀治兵討周智光。壬 戌,貶智光為灃州剌史。甲子,以兵部侍郎張仲光為華州刺史、潼關(guān)防御使,大理 卿敬括為同州刺史、長春宮等使。是日,周智光帳下將斬智光并子元耀、元干三首, 傳之以獻。己巳,詔潼關(guān)置兵三千。癸酉,詔:
天文著象,職在于疇人;讖緯不經(jīng),蠹深于疑眾。蓋有國之禁,非私家所藏。 雖裨灶明徽,子產(chǎn)尚推之人事;王彤必驗,景略猶置于典刑。況動皆訛謬,率是矯 誣者乎!故圣人以經(jīng)籍之義,資理化之本,側(cè)言曲學,實紊大猷,去左道之亂政, 俾彝倫而攸敘。自四方多故,一紀于茲,或有妄庸,輒陳休咎,假造符命,私習星 歷。共肆穹鄉(xiāng)之辯,相傳委巷之談,作偽多端,順非僥澤。熒惑州縣,詿誤閭閻, 壞紀挾邪,莫逾于此。其玄象器局、天文圖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等, 私家不合輒有。今后天下諸州府,切宜禁斷。本處分明榜示,嚴加捉搦,先藏蓄此 等書者,敕到十日內(nèi)送官,本處長吏帶領(lǐng)集眾焚毀。限外隱藏為人所告者,先決一 百,留禁奏聞。所告人有官即與超資注擬,無官者給賞錢五百貫。兩京委御史臺處 分。各州方面勛臣,洎百僚庶尹,罔不誠亮王室,簡于朕心,無近憸人,慎乃有位, 端本靜末,其誡之哉!
丁丑,升魏州為大都督府,戊寅,敕:“同、華兩州,頃因盜據(jù),民力凋殘, 宜給復二年,一切蠲免。”庚辰,禁王公、宗子、郡縣主之家,不得與軍將婚姻交 好,委御史臺察訪彈奏。
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丙戌,封華州牙將姚懷為感義郡王,李延俊為承化 郡王,以斬智光之功也。郭子儀自河中來朝。癸卯,宰臣元載王縉、左仆射裴冕、 戶部侍郎第五琦、京兆尹黎干各出錢三十萬,置宴于子儀之第。三月辛亥夜,大風。 丁巳,河中府獻玄狐。汴宋節(jié)度使田神功來朝。戊辰,貶太子少保李遵永州司馬, 坐贓也。甲戌,魚朝恩宴子儀、宰相、節(jié)度、度支使、京兆尹于私第。乙亥,子儀 亦置宴于其第。戊寅,田神功宴于其第。時以子儀元臣,寇難漸平,蹈舞王化,乃 置酒連宴。酒酣,皆起舞。公卿大臣列坐于席者百人。子儀、朝恩、神功一宴費至 十萬貫。
夏四月巳亥,以江面西道都團練觀察等使、洪州刺史李勉為京兆尹,刑部侍郎 魏少游為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江西觀察團練等使。庚子,宰臣內(nèi)侍魚朝恩與吐 蕃同盟于興唐寺。丙午,加田神功檢校右仆射。癸酉,以工部侍郎徐浩為廣州刺史、 嶺南節(jié)度觀察使。
六月戊戌,山南、劍南副元帥杜鴻漸自蜀入朝。壬寅,荊南節(jié)度使衛(wèi)伯玉封城 陽郡王。癸卯,御史大夫王翊卒。秋七月戊申朔,以右散騎常侍于休烈為檢校工部 尚書、知省事。時方面勛臣升八座者多非正員。朝命正員者以知省事為名。以中書 舍人張延賞檢校河南尹。丙寅,以劍南西川節(jié)度行軍司馬崔旰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觀察 等使,遂州刺史杜濟為劍南東川節(jié)度觀察等使。以杭州刺史張伯儀為安南都護。癸 酉,析道州延唐縣置大歷縣。甲戌酉時,有白氣竟天。八月庚辰,鳳翔節(jié)度使李抱 玉來朝。壬午,月入氐。丙戌,渤海朝貢。辛卯,潭、衡水災。丙申,月犯畢。壬 寅,太常卿、駙馬都尉姜慶初得罪,賜自盡。敕陵廟署復隸宗正寺。九月戊申朔, 歲星守東井七日。甲寅,吐蕃寇靈州,進寇邠州。詔子儀率師三萬,自河中鎮(zhèn)涇陽, 京師戒嚴。戊午夜,白霧起西北竟天。子儀移鎮(zhèn)奉天。乙丑晝,有大流星出于午, 沒于亥。命左丞李涵宣慰河北。熒惑犯南斗。辛未,靺鞨使來朝。桂州山獠陷州城, 刺史李良遁去。十月戊寅,靈州奏破吐蕃二萬,京師解嚴。甲申,減京官職田三分 之一,給軍糧。乙酉,醴泉出于櫟陽,飲之愈疾?;丶v、黨項使來朝。癸卯,上御 紫宸殿。策試茂才異行、安貧樂道、孝悌力田、高蹈不仕等四科舉人。十一月庚申, 改黃門侍郎依舊為門下侍郎。詔曰:“春秋以九命作上公。而謂之宰臣者,三公之 職。漢制:中書令出納詔命,典司樞密;侍中上殿稱制,參議政事。魏、晉已還益 重其任。職有關(guān)于公府,事不系于尚書,雖陳啟沃之謀,未專宰臣之稱,所以委遇 斯大,品秩非崇。至于國朝,實執(zhí)其政,當左輔右弼之寄,總代天理物之名,典領(lǐng) 百僚,陶镕景化。豈可具瞻之地,命數(shù)不加。固當進以等威,副其僉屬。其侍中、 中書令宜升入正二品,門下、中書侍郎升入正三品?!比尚缫?,月暈南北河、東井, 鎮(zhèn)星入輿鬼,久之方散。甲子,月去軒轅一尺。己丑,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錢以助軍。 壬申,京師地震,自東北來,其聲如雷。十二月甲申,鳳翔李抱玉來朝。丁酉,太 原節(jié)度使辛云京來朝。熒惑入壁壘。戊戌黑氣如塵,竟北方。是秋,河東、河南、 淮南、浙江東西、福建等道五十五州奏水災。
三年春正月丙午朔。辛亥,劍南西山置乾州,管招武、寧遠二縣。壬子夜,月 掩畢。甲子,冊新羅國王金乾運母為太妃。甲戌,以工部侍郎蔣渙為尚書左丞,浙 西團練觀察使、蘇州刺史韋元甫為尚書右丞。左丞李涵、右丞賈至并為兵部侍郎。 乙亥,永和公主薨。二月己卯,以常州刺史李棲筠為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浙西 團練觀察使。壬午,邠寧節(jié)度使馬璘來朝。三月乙巳朔,日有蝕之。壬申,割恆州 行唐縣置泜州,以靈壽、恆陽隸之。
夏四月戊寅,以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鄧國公張獻誠為檢校戶部尚書。以疾辭位也。 右羽林將軍張獻恭為梁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山南西道節(jié)度觀察使。兄獻誠所薦 也。壬寅,滑亳節(jié)度使令狐彰加檢校工部尚書。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兼御史大夫崔旰 來朝。
五月戊申,加崔旰檢校右散騎常待。乙卯,追謚故齊王倓為承天皇帝,興信公 主亡女張氏為恭順皇后,祔葬。辛酉,改桂州臨源縣為全義縣。癸酉,以左散騎常 侍崔昭為京兆尹。是日地震。戊辰,以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崔旰檢校工部尚書,改名寧。 寧為柏茂林、楊子琳所攻,寧既入朝,子琳乘虛襲據(jù)成都府。朝廷憂之,即日詔寧 還成都。庚午,以邛州剌史鮮于叔明為梓州刺史,充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
六月戊子,承天皇帝祔奉天皇帝廟,同殿異室,庚寅,太子少師王玙卒。壬辰, 幽州節(jié)度使、檢校侍中、幽州大都督府長史李懷仙為麾下兵馬使硃希彩所殺。庚子, 淮南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知省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趙國公崔圓卒。閏月己 酉,郭子儀加司徒。庚申,宰臣充河南副元帥王縉兼幽州節(jié)度使。以尚書右丞韋元 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充淮南節(jié)度觀察等使。西卯,以幽州節(jié)度副使、 試太常卿硃希彩知幽州留后。遣兵部侍郎李涵兼御史大夫,使河北宣慰,以幽州亂 故也。庚午,相州薛嵩、魏州田承嗣、恆州李寶臣并加左右仆射。七月壬申,崔寧 弟寬攻破楊子琳,收復成都府。是月,五星并聚于東井,占曰:中國之利也。乙亥, 王縉赴鎮(zhèn)州。
八月己未,月掩畢。辛酉,月入東井。壬戌,吐蕃十萬寇靈武。熒或犯太微垣。 丁卯,吐蕃寇邠寧,節(jié)度使馬璘破吐蕃二萬于邠州。御史大夫崔渙為稅地青青錢使。 給百官俸錢不平,詔尚書左丞蔣渙按鞫,貶崔渙為道州刺史。庚午,河東節(jié)度使、 檢校左仆射、太原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辛云京卒。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兼幽州長史、持節(jié)、河南副元帥、都統(tǒng)河南淮西山南東道諸節(jié)度行營、兼幽州盧龍 等軍節(jié)度使、太微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兼東都留守、齊國公王縉兼太原尹、北都 留守,充河東軍節(jié)度,余官使并如故。辛未,以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山 劍副元帥、太清宮使、崇玄館大學士杜鴻漸兼東都留守。
九月壬申。郭子儀自河中移鎮(zhèn)奉天。歲星入輿鬼。丁丑,濟王環(huán)薨。熒惑入太 微垣。壬午,吐蕃寇靈州。甲申,以尚書左丞蔣渙為華州刺史,充鎮(zhèn)國軍潼關(guān)防御 使。丙戌,檢校戶部尚書、知省事、鄧國公張獻誠卒。丁亥。工部尚書趙國珍卒。 庚寅,以華州刺史張重光為尚書左丞。壬辰,靈州將白元光破吐蕃二萬于靈武。戊 戌,靈武奏破吐蕃六萬,百僚稱賀,京師解嚴。
冬十月甲寅,朔方留后、靈武大都督府長史常廉光加檢校工部尚書。乙未,以 京兆尹李勉為廣州刺史,充嶺南節(jié)度使。丁卯,子儀自奉天來朝。十一月丁亥,幽 州留后硃希彩為幽州長史,充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癸巳,加廊下百官廚料,增舊五分 之一。十二月壬寅,道州刺史崔渙卒。己酉,以邠寧節(jié)度使馬璘為涇原節(jié)度,移鎮(zhèn) 涇州,其邠寧割隸朔方軍。邠州將吏以燒馬坊為亂,兵馬使段秀實斬其兇首八人, 方定。
四年春正月庚午朔。甲戌,大風。乙亥,大雪,平地盈尺。甲申,日有蝕之。 子儀回河中。戊子,敕有司定王公士庶每戶稅錢,分上、中、下三等。宗室潁州刺 史李岵專殺,法司以議親,宜賜自盡。乙未,福建觀察使李承昭請徙汀州于長汀縣 之白石村,從之。黑衣大食國使朝貢。二月乙巳,以瀘州刺史楊子琳為陜州刺史。 乙卯,宰臣杜鴻漸讓山劍副元帥,從之。丙辰夜,地震,有聲如雷者三。辛酉,以 湖南都團練觀察使、衡州刺史韋之晉為潭州刺史。因是徙湖南軍于潭州。江西團練 使魏少游來朝。三月壬申,詔:
夫計人而置官,度事而賦任,因時立制,損益在焉。吏足以理人,人足以奉吏, 則官稱其祿,祿當其秩,然后上下相樂,公私不匱。昔漢光武時及魏太和中,并減 吏員,兼省鄉(xiāng)邑,致理之道,此其一隅。今連歲治戎,天下凋瘵,京師近甸,煩苦 尤重,比屋流散,念之惻然。人寡吏多,困于供費,欲其蘇息,不可得也,設令廉 恥守分,以奉科條,猶有錄廩之煩,役使之弊;而況貪猾縱欲,而動逾典章,作威 以虐下,厚斂以潤已者乎!古者縣置大夫一員,足以為治,奚必貳佐分掌而后治耶? 且京畿戶口,減耗大半,職員如舊,何以堪之?豈可以重困之人,供不給之費。使 人不倦,其在變通,制事之宜,式從省便。其京兆府長安、萬年宜各減丞一員、尉 兩員,余縣各減丞、尉一員。馀委吏部條件處分。
吏部尚書裴遵慶為右仆射,劉晏改吏部尚書。庚寅,江西團練使魏少游封趙國 公。丙申復置仙州。
夏四月壬寅,陜州虞邑縣復為安邑縣,虢州天平縣復為湖城縣。五月丙戌,京 師地震。辛卯,以仆固懷恩女為崇徽公主,嫁回紇可汗,仍命兵部侍郎李涵往冊命。 六月丁酉,以太子詹事臧希讓檢校工部尚書,充渭北節(jié)度;以渭北節(jié)度李光進為太 子太保。辛亥,升辰州為都督府,析辰、巫、溪、錦、業(yè)等州置團練觀察使。秋七 月己巳,以灃州刺史崔瓘為潭州刺史、湖南都團練觀察使。癸未,以天下刑官濫刑, 詔:
至理之代,先德后刑,上歡然以臨下,下欣然而奉上,禍亂不作,法令可施。 去圣久遠,薄于教化,簡書填委,獄訟煩興。苛吏舞文,冤人致辟,思欲刷恥改行, 厥路無由,豈天地父母慈愛之意也!朕主三靈之重,托群后之上,夕惕若厲,不敢 荒寧。內(nèi)訪卿士,外咨方岳,日不暇給,八年于茲,而大道淳風,郁而不振。四郊 多壘,連歲備邊,師旅在外,役費尤廣,賦役轉(zhuǎn)輸,疾耗吾人,困竭無聊,窮期濫 矣。下庶暗昧,不見刑綱,戎士在軍,未習法令,犯禁抵罪,其徒實繁。狴犴之間, 未詳事實,吏議不決,動淹時月,傷沮和氣,屢彰咎征。此皆朕之不明,教之未至。 上失其道而繩下以刑,敢不罪己以答災眚。人者君之支體,害之則君有所傷;刑者 教之輔助,失之則人無所措。慮有冤濫,慘然憂傷,用明慎罰之典,俾弘在宥之澤。 其天下見禁囚,死罪降從流,流已下釋放。左降、流人、移隸等,委所司奏聽進止。 如聞州縣官比來率意恣行粗杖,不依格令,致使殞斃,深可哀傷。頻有處分,仍聞 乖越。自今已后,非灼然蠹害,不得輒加非理,所司嚴加糾察以聞。
先是,皇姨弟薛華因酒色之急,手刃三人,棄尸于井,事發(fā)系獄,賜自盡,故 有是詔。八月丙申朔。自夏四月連雨至此月,京城米斗八百文。官出米二萬石,減 估而糶,以惠貧民。己卯,虎入長壽坊元載家廟,射生將周皓引弩斃之。
冬十月乙卯,以汝州刺史孟皞為京兆尹。十一月辛未,禁畿內(nèi)弋獵。乙亥,門 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衛(wèi)國公杜鴻漸卒。丙子以左仆射、冀國公裴冕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充東都留守、河南淮南淮西山南東道副元帥。十二月乙未,敕左右補 闕、拾遺、內(nèi)供奉員左右各置兩員,余罷之。戊戌,裴冕卒。辛酉,敕京兆府稅宜 分作兩等,上等每畝稅一斗,下等稅六升,能耕墾荒地者稅二升。
五年春正月乙丑朔。辛卯,以陜州節(jié)度使皇甫溫判鳳翔尹,充鳳翔、河隴節(jié)度 使;鳳翔節(jié)度使李抱玉判梁州事,充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壬申,河南尹張延賞兼御史 大夫,充東都留守。罷河南、淮西、山南東道副元帥,所管軍隸東都留守。
二月戊戌,李抱玉移鎮(zhèn)
,鳳翔軍仇,縱兵大掠,數(shù)日乃止。己亥。廢仙州,以襄城、葉縣隸汝州。詔 罷魚朝恩觀軍容使。己巳,朝恩自縊而死。戊寅,詔定京兆府戶稅。夏稅,上田畝 稅六升,下田四升。秋稅,上田畝五升,下田三升?;奶镩_墾者二升。己丑,敕:
唐虞之際,內(nèi)有百揆,庶政惟和。至于宗周,六卿分職,以倡九牧?!稌吩唬?“龍作納言,帝命惟允?!对姟吩疲褐偕礁Γ踔砩?。皆尚書之任也。雖西漢以 二府分理,東京以三公總務;至于領(lǐng)錄天下之綱,綜核萬事之要,邦國善否,出納 之由,莫不處正于會府也。令、仆以綜詳朝政,丞、郎以彌綸國典,法天地而分四 序,配星辰而統(tǒng)五行,元本于是乎在。九卿之職,亦中臺之輔助,小大之政,多所 關(guān)決。自王室多難,一紀于茲,東征西伐,略無寧歲。內(nèi)外薦費,徵求調(diào)發(fā),皆迫 于國計,切于軍期,率于權(quán)便裁之,新書從事,且求當時之急,殊非致理之道。今 外虞既平,罔不率俾,天時人事,表裹相符。將明畫一之法,大布惟新之命,陶甄 化源,去末歸本。
魏、晉有度支尚書,校計軍國之用,國朝但以郎官署領(lǐng),辦集有余。時艱之后, 方立使額,參佐既眾,簿書轉(zhuǎn)煩,終無弘益,又失事體。其度支使及關(guān)內(nèi)、河東、 山南西道、劍南西川轉(zhuǎn)運常平鹽鐵等使宜停。禮儀之本,職在奉常,往年置使,因 循未改,有乖舊制,實曠司存。委太常卿自舉本職,其使宜停。漢朝丞相與公卿已 下五日一決事,帝親斷可否。且國之安危,不獨注于將相;考之理亂,固亦在于庶 官。尚書、侍郎、左右丞及九卿,參領(lǐng)要重,朕所親倚,固當朝夕進見,以之匡益 也。并宜詳校所掌,具陳損益,如非時宜,須有奏議,亦聽詣閣請對。當親覽其意, 擇善而從。
朕受昊天之成命,承累圣之鴻業(yè),齊心滌慮,夙夜憂勞。顧以不敏不明,薄于 德化,致使舊章多廢,至理未弘,其心愧恥,終食三嘆。雖詔書屢下,以申振恤, 且朝典未舉,猶深郁悼。思與百辟卿士,勵精于理,俾國經(jīng)王道,可舉而行,各宜 承式,以恭爾位。諸州置屯亦宜停。
于是悉以度支之務委于宰相。辛卯,以兵部侍郎賈至為京兆尹。以京西兵馬使 李忠臣為鳳翔尹,代皇甫溫。溫移鎮(zhèn)陜州。
夏四月庚子,湖南都團練使崔旰為其兵馬使臧玠所殺,玠據(jù)潭州為亂,灃州刺 史楊子琳、道州刺史裴虬、衡州刺史楊漳出軍討玠。乙巳夜,歲星入軒轅。丙午, 復置先農(nóng)、馬祖壇,祀之。丁未,封幽州節(jié)度使硃希彩為高密郡王。己未夜,彗起 五車,長三丈。庚申,宰臣太原尹王縉入朝。五月辛未,刑部侍郎黎干為桂州刺史、 桂管防御經(jīng)略招討觀察等使。己卯夜,彗起北方,其色白。庚辰,貶禮儀使、禮部 尚書裴士淹為虔州刺史,戶部侍郎、判度支第五琦為饒州刺史。皆魚朝恩黨也。元 載既誅朝恩,下制罷使,仍放黜之。癸未,以羽林大將軍辛京杲為潭州刺史、湖南 觀察使。甲申,西北白氣竟天。徙置當、悉、柘、靜、恭五州于山險要害地,備吐 蕃也。
六月己未彗星始滅,赦天下見禁囚徒。秋七月丁卯,以浙東觀察使、越州刺史、 御史大夫薛兼訓為檢校工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東節(jié)度使。是月,京城 斗米千文。八月辛卯,宰臣元載上疏請置中都于河中府,秋杪行幸,春中還京,以 避蕃戎侵寇之患。疏入不報。載疏大旨以關(guān)輔、河東等十州戶稅入奉京師,創(chuàng)置精 兵五萬,以威四方。辭多捭闔,欲權(quán)歸于己也。
九月丁丑,以宣、歙、池等州都團練觀察使、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陳少游充 浙江東道團練觀察使。吐蕃寇永壽。汴州田神功來朝。十二月乙未,改巫州為溆州, 業(yè)州為蔣州。
六年春正月己未朔。戊寅,于鄜州之鄜城置肅戎軍。二月乙酉御史大夫敬括卒。 夏四月丁巳,上御宣政殿試制舉人,至夕,策未成者,令太官給燭,俾盡其才。己 未,灃州刺史楊子琳來朝,賜名猷。丁丑,改果州為充州。戊寅,詔:“纂組文繡, 正害女紅。今師旅未息,黎元空虛,豈可使淫巧之風,有虧常制。其綾錦花文所織 盤龍、對鳳、麒麟、獅子、天馬、辟邪、孔雀、仙鶴、芝草、萬字、雙勝、透背、 及大繝綿、竭鑿、六破已上、并窒禁斷。其長行高麗白錦、大小花綾錦,任依舊例 織造。有司明行曉諭?!蔽逶鹿锩院幽弦鼜堁淤p為御史大夫。秋七月乙巳,月 掩畢。
八月乙卯,淮南節(jié)度使韋元甫卒。丙辰,以東都副留守常休明為檢校左散騎常 侍、河陽三城使。夏旱,此月己未始雨。庚午,以御史大夫張延賞為揚州大都督府 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丙午、以蘇州刺史、浙江觀察使李棲筠為御史大夫。丁丑,獲 白兔于太極殿之內(nèi)廊。庚辰夜,月入紫微垣。九月壬辰夜,熒惑犯哭星。自八月連 雨,害秋稼。戊申,于輪臺置靜塞軍。辛亥,熒惑入壁壘。
冬十月壬午,滄州置橫海軍。十一月己亥,文單國王婆彌來朝,獻馴象一十一。 壬寅夜,月入太微,又掩氐。十二月己未,江西觀察使、檢校刑部尚書魏少游卒。 庚午,制以文單王婆彌開府儀同三司、試殿中監(jiān)。是歲春旱,米斛至萬錢。
七年春正月癸未朔。戊子,于魏州頓邱縣置澶州。以頓邱縣之觀城店置觀城縣, 以張之清豐店置清豐縣,并割魏州之臨黃縣,并隸澶州。以貝州臨清縣之張橋店置 永濟縣。乙未,月犯軒轅。庚子,以檢校戶部尚書路嗣恭為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江西觀察使。辛丑,太常卿楊綰兼充禮儀使。甲辰,回紇使出鴻臚寺劫坊市,吏不 能禁止,復三百騎犯金光、硃雀等門。是日皇城諸門皆閉,慰諭之方止。二月甲寅, 以兵部侍郎李涵為蘇州剌史、兼御史中丞,充浙西觀察使。鎮(zhèn)星臨太微。戊午夜, 月掩天關(guān)。三月壬辰,詔諫議大夫置四員為定。
夏四月甲寅,回紇王子李秉義卒,歸國宿衛(wèi)賜名也。五月乙酉,雨雹,大風折 樹。丙戌夜,月入太微。辛卯,徙忻州之七圣容于太原府之紫極宮。乙未,詔:
躋于道者,化淳而刑措;善于理者,網(wǎng)舉而綱疏。朕涉道未弘,燭理多昧,常 亦遐想太古,高挹玄風,保合太和,在宥天下,蓋德薄而未臻也。是用因時以設教, 便俗以立防,務盡平恕,用申哀恤,又化淺而多犯也。加以邊虞未戢,徭賦適繁, 荒廢之際,寇攘期起。遂令圓土嘉石之下,積有系囚;竹章牙簡之中,困于法吏。 屬盛陽之候,大暑方蒸,仍念狴牢,何堪郁灼?所以汨傷和氣,感致咎徵,天道人 事,豈相遠也!如聞天下諸州,或愆時雨,首種不入,宿麥未登。哀我矜人,何時 不恐?皆由朕過,益用懼焉。惕然憂嗟,深自咎責。所以減膳徹樂,別居齋宮,禱 于神明,冀獲嘉應。仲夏之月,靜事無為,以助晏陰,以弘長養(yǎng)。斷薄決小,已過 于麥秋;繼長增高,宜順乎天意。可大赦天下,見禁囚徒,罪無輕重,一切釋放。
癸亥,以檢校禮部尚書蔣渙充東都留守。六月庚戌,有司言日蝕,陰云不見。 丁丑,詔誡薄葬,不得造假花果及金手脫寶鈿等物。秋七月癸巳,回紇蕃客奪長安 縣令邵說所乘馬,人吏不能禁。八月庚戌,賜北庭都護曹令忠姓名曰李元忠。
九月乙未,工部尚書于休烈卒。
冬十月壬子,上畋于苑中,矢一發(fā)貫二兔,從臣皆賀。辛未,以權(quán)知幽州盧龍 節(jié)度留后硃泚檢校左散騎常侍,充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丙子,以太府卿呂崇賁為廣州 都督,充嶺南節(jié)度使。十一月庚辰,詔:自頃蕃戎入寇,巴南屢多征役。其巴、蓬、 渠、集、壁、充、通、開等州,宜放二年租庸。甲申,以福建觀察使李承昭為禮部 尚書,華州刺史李琦為福州刺史、福建都團練觀察使。辛卯,以嶺南節(jié)度李勉為工 部尚書。十二月丙寅,雨士。是夜,長星出于參。辛未,滑州置永平軍。壬子,禁 鑄銅器。癸酉,大雪。是秋稔?;丶v、吐蕃、大食、渤海、室韋、靺鞨、契丹、奚、 牂柯、康國、石國并遣使朝貢。
八年春正月丁丑朔,壬午,昭義軍節(jié)度、檢校右仆射、相州刺史薛嵩卒。癸卯, 敕天下青苗地頭錢每畝十五文,率京畿三十文,自今一例十五文。京官三品已上郎 官御史,每年各舉一人堪為刺史縣令者。二月甲子,御史大夫李棲筠彈吏部侍郎徐 浩。丁卯,幽州節(jié)度使硃泚加檢校戶部尚書,封懷寧郡王。徐浩、薛邕違格,并停 知選事。壬申,永平軍節(jié)度使、檢校右仆射、滑州刺史、霍國公令狐彰卒,遣表薦 劉晏、李勉代己。三月丙子,以工部尚書李勉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充永平軍節(jié) 度、滑亳觀察等使。
夏四月戊申,乾陵上仙觀天尊殿有雙鵲銜紫泥補殿之隙缺,凡十五處。戊午, 以太仆卿吳仲孺為鄂州刺史、鄂岳沔等州團練觀察使。五月乙酉,貶吏部侍郎徐浩 明州別駕,薛邕歙州刺史,京兆尹杜濟杭州刺史,皆坐典選也。以太府卿于頎為京 兆尹。辛卯,鄭王邈薨,贈昭靜太子。壬辰,曲赦京城系囚。癸卯,詔赦天下系囚, 死罪降從流,流已下并放。六月隴州華亭縣置義寧軍。癸亥,戶部侍郎、判度支韓 滉奏安邑鹽池生乳鹽。是夏,城奉天以備蕃寇。秋七月己卯,太白入東井。乙未, 月掩畢。
八月甲寅,詔吏部尚書劉晏知三銓選事。己未,吐蕃寇靈武。庚午,靈武奏蕃 軍退去。辛未,幽州節(jié)度使硃泚弟滔率五千騎來朝,請河西防秋。詔千騎迓于國門, 許自皇城南面出開遠門,赴涇州行營。九月癸酉,臨晉公主薨。壬午,嶺南節(jié)度使、 廣州刺史呂崇賁為部將哥舒晃所殺。癸未,晉州男子郇謨以麻辮發(fā),持竹筐及葦席, 哭于東市,請進三十字,如不稱旨,請裹尸于席筐。上召見,賜衣館之禁中。內(nèi)二 字曰“監(jiān)團”,欲去諸道監(jiān)軍、團練使也。丁亥,貶左巡使、殿中侍御史楊護,以 其抑郇謨而不上聞也,戊子,詔京官五品以上各上封事,議政得失。己丑夜,太白 入太微。甲午,東都留守蔣瓊兼知東都貢舉。戊戌,以辰、錦觀察使李昌巙為桂州 刺史、桂管防御觀察使。大鳥見武功,肉翅狐首,四足有爪,爪長四尺三寸,毛赤 如蝙蝠,群鳥隨而噪之。神策將張日芬射斃以獻。
冬十月癸卯,魏博田承嗣加同平章事。丁巳夜,月掩畢。吐蕃寇涇州、邠州。 甲子,子儀先鋒將琿瑊與吐蕃戰(zhàn)于宜錄,我?guī)煵焕,{與涇原馬璘極力追躡,蕃軍 潰去。乙丑,以江西觀察使路嗣恭為廣州刺史,充嶺南節(jié)度使,封翼國公。以浙東 觀察使、越州刺史陳少游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jié)度使。戊辰,郭子儀奏破 吐蕃十萬,百僚稱賀。己卯夜,月入羽林。癸巳,月入太微。十一月壬寅朔。庚戌, 汴宋節(jié)度使田神功來朝。辛酉,淮西節(jié)度使李忠臣來朝。十二月癸酉,月入羽林。 是冬無雪。是歲大有年。
九年正月庚子朔。壬寅,汴宋節(jié)度使、太子少師、檢校尚書右仆射、兼御史大 夫、汴州刺史田神功卒。灃朗兩州鎮(zhèn)遏使、灃州刺史楊猷擅浮江而下,至鄂州。詔 許赴汝州,遂溯漢而上,復、郢、襄等州皆閉城拒之。二月己丑,以田神功弟神玉 權(quán)知汴宋留后。癸巳,郭子儀自邠州來朝,李抱玉自鳳翔來朝。三月丙午,禁畿內(nèi) 漁獵采捕,自正月至五月晦,永為常式。戊子,以灃州刺史楊猷為洮州刺史。
夏四月丁丑,月入太微。己卯,以桂管觀察使黎干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甲 申,中書舍人常袞率兩省官一十八人詣閣請論事,詔三人各盡所懷。乙酉,詔郭子 儀等大閱兵師以備吐蕃。壬辰,詔赦大辟以下系囚,無輕重釋放。乙未,華陽公主 薨,上悲惜之,累日不聽朝,宰臣抗疏陳請。五月庚戌,廢泜州。庚申,詔度支使 支七十萬貫、轉(zhuǎn)運使五十萬貫和糴,歲豐谷賤也。乙丑,詔:
四海之內(nèi),方協(xié)大寧,西戎無厭,獨阻王命,不可忘戰(zhàn),尚勞邊事。朕頃以兵 革之后,軍國空耗,躬率節(jié)儉,務勤農(nóng)桑。上玄儲休,仍歲大稔,益用多愧,不知 其然。雖屬此人和,近于家給,而邊谷未實,戎備猶虛。因其天時,思致豐積,將 設平糴,以之餽軍。然以中都所供,內(nèi)府不足,粗充常入之數(shù),豈齊倍余之收。其 在方面藎臣,成茲大計。共佐公家之急,以資塞下之儲。每道歲有防秋兵馬,其淮 南四千人,浙西三千人,魏博四千人,昭義二千人,成德三千人,山南東道三千人, 荊南二千人,湖南三千人,山南西道二千人,劍南西川三千人,東川二千人,鄂岳 一千五百人。宣歙三千人,福建一千五百人。其嶺南、浙東、浙西,亦合準例???路遠往來增費,各委本道每年取當使諸色雜錢及回易利潤、贓贖錢等,每人計二十 貫。每道據(jù)合配防秋人數(shù)多少,都計錢數(shù),市輕貨送納上都,以備和糴,仍以秋收 送畢。
涇原節(jié)度使馬璘來朝。丙寅,加馬璘尚書左仆射、知省事。璘諷將士進狀求宰 相,故有是授。幽州節(jié)度使硃泚遣弟滔奉表請自入朝,兼自率五千騎防秋。許之, 詔所司筑第待之。六月己卯,月掩南斗。庚辰,月入太微。秋七月甲辰,月掩房, 又入羽林。久旱,京兆尹黎干歷禱諸祠,未雨。又請禱文宣廟,上曰“丘之禱久矣。” 八月辛未,以虢州刺史宋晦為同州刺史,充長春宮營田等使。戊寅,以陜州大都督 府長史皇甫溫為越州剌史,充浙東觀察使。辛卯,月掩軒轅。九月庚子,幽州節(jié)度 使硃泚來朝。乙巳,渭北節(jié)度使、坊州刺史臧希讓卒。是秋大雨。
冬十月壬申,信王瑝薨。乙亥,梁王璿薨。以前宣州刺史季廣琛為右散騎常侍。 十一月戊戌,大雪。平地盈尺。庚子,以商州刺史李國清為陜州大都督府長史,充 陜州觀察使。十二月庚寅,以中書舍人楊炎、秘書少監(jiān)韋肇并為吏部侍郎,中書舍 人常袞為禮部待郎。壬辰,赦京系囚,死罪降從流,流已下并釋放。
十年春正月乙未朔。己酉,昭義牙將裴志清逐其帥薛摐,薛摐奔洺州,上章待 罪。志清率眾歸田承嗣。壬寅,壽王瑁薨。乙未,硃泚抗表乞留京師,西征吐蕃, 請以弟滔權(quán)為幽州留后,許之。以昭義將薛擇為相州刺史,薛雄為衛(wèi)州刺史,薛堅 為洺州刺史,皆嵩之族人也。戊申,遣使慰諭田承嗣,令各守封疆,承嗣不奉詔。 壬子,充州復為果州。癸丑。田承嗣盜取洺州,又破衛(wèi)州。二月乙丑,盜殺衛(wèi)州刺 史薛雄。丙寅,罷辰、錦、溪、獎、溆五州經(jīng)略使,復隸黔中。辛未,制第四子述 封睦王,充嶺南節(jié)度度支營田、王府經(jīng)略觀察處置等大使。第五子逾可封郴王,充 渭北鄜坊等州節(jié)度大使。第六子連封恩王。第七子韓王迥可充汴宋節(jié)度大使。第八 子遘可封鄜王。第十三子造封忻王,充昭義節(jié)度大使。第十四子暹封韶王。十五子 運封嘉王。十六子遇封端王。十七子遹封循王。十八子通封恭王。十九子達封原王。 二十子逸封雅王。并可開府儀同三司,不出閣。丙子,以華州刺史李承昭為相州刺 史。知昭義兵馬留后。時田承嗣盡盜入相、衛(wèi)所管四州之地,自署長吏。是日河陽 軍亂,逐城使常休明,迫牙將王惟恭為留后,軍士大掠數(shù)日,休明奔東都。甲申, 以平盧淄青節(jié)度觀察海運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檢校工部尚書、青州刺史李正己檢 校尚書左仆射;前隴右節(jié)度副使、隴州刺史馬燧為商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
三月甲午,陜州軍亂,逐觀察使李國清,縱兵大掠。國清卑詞遍拜將士,方免 禍,一夕而定。乙巳,薛崿、常休明至闕下,素服待罪。丁未,以左散騎常侍孟皞 為華州刺史,充潼關(guān)防御使。庚戌,熒惑入壁壘。四月,太常寺奏:諸州府所用斗 秤,當寺給銅斗秤,州府依樣制造而行,從之。乙丑,制:魏博節(jié)度使、開府儀岵 司、太尉、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雁 門郡王田承嗣可貶永州刺史。仍詔河東、鎮(zhèn)冀、幽州、淄青、淮西、滑毫、汴宋、 澤潞、河陽道出師進討。甲申,大雨雹,暴風拔樹,飄屋瓦,落鴟吻,人震死者十 之二,京畿損稼者七縣。五月乙未,田承嗣部將霍榮國以磁州歸。癸卯,劍南置昌 州。罷兩都貢舉,都集上都,停童子科。
六月辛未,田承承嗣遣其黨裴志清攻圍冀州,為李寶臣所敗。秋七月己未。戶 部尚書暢璀卒。杭州大風,海水翻潮,溺州民五千家,船千艘。八月丁卯,田承嗣 上表請束身歸朝。戊子夜,月入太微。己丑,田承嗣將盧子期攻磁州。九月戊戌, 荊南節(jié)度使衛(wèi)伯玉來朝。壬寅,宥京城系囚。戊申,回紇白晝殺人于市,吏捕之, 拘于萬年獄。其首領(lǐng)赤心持兵入縣,劫囚而出,斫傷獄吏。月暈,熒惑犯昴、五車、 參、東井等星。癸丑,吐蕃寇隴州,鳳翔李抱玉擊之。戊午,幽州節(jié)度使硃泚鎮(zhèn)奉 天。
冬十月辛酉日,日有蝕之。癸亥,以商州刺史馬燧檢校左散騎常侍、河陽三城 使。甲子,昭義節(jié)度使李承昭與盧子期戰(zhàn)于磁州清水縣,大破之,生擒子期以獻。 丙寅,貴妃獨孤氏薨,追贈曰貞懿皇后。己丑,尚書右仆射裴遵慶卒。十一月辛卯, 新平公主薨。丁酉,田承嗣所署瀛州刺史吳希光以城降。丁未,路嗣恭攻破廣州, 擒哥舒晃,斬首以獻。
十一年春正月庚寅朔,田承嗣上表請罪。壬辰,遣諫議大夫杜亞使魏州宣慰, 許其自新。辛亥。劍南節(jié)度使崔寧奏大破吐蕃二十萬,斬首萬級,生擒首領(lǐng)一千一 百五十人,獻于闕下。二月癸亥,荊南節(jié)度使衛(wèi)伯玉卒于京師。戊子,河陽軍復亂, 大掠三日,監(jiān)軍使冉廷蘭率兵斬其亂首。方定。戊申,昌樂公主薨。辛亥,御史大 夫李棲筠卒。
夏四月戊午朔。丙子,以浙西觀察使、蘇州刺史、御史大夫李涵知臺事,充京 畿觀察使。己卯,以前淮南節(jié)度使、陽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張延賞為江陵尹、 兼御史大夫充荊南節(jié)度使。五月癸巳,以永平軍節(jié)度使李勉為汴州刺史,充汴宋等 八州節(jié)度觀察留后,時汴將李靈耀專殺濮州刺史孟鑒,北連田承嗣。故命勉兼領(lǐng)汴 州。授靈耀濮州刺史,靈耀不受詔。
六月戊戌,以李靈耀為汴州刺史,充節(jié)度留后。秋七月戊子夜,暴澍雨,平地 水深盈尺,溝渠漲溢,壞坊民千二百家。庚寅,田承嗣兵寇滑州,李勉拒戰(zhàn)而敗。 八月丙寅,幽州節(jié)度使硃泚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靈耀據(jù)汴叛。甲申,命淮西李 忠臣、滑州李勉、河陽馬燧三鎮(zhèn)兵討之。閏月丁酉,太白經(jīng)天。九月乙丑,李忠臣 等兵進營鄭州,靈耀之眾來薄戰(zhàn)?;次鞅鴣y,乃退軍于滎澤。戊辰,淄青李正己奏 取鄆、濮二州。
冬十月乙酉,忠臣等宮破賊于中牟,進軍,又敗賊于汴州郭外,乃攻之。乙丑, 承嗣遣侄悅率兵三萬援靈耀。丙午,淮西、河陽之師合擊田悅營,其眾大敗,悅脫 身北走。靈耀聞悅之敗,棄城遁走。汴州平。丁未,滑將杜如江生擒靈耀而獻。十 二月丁亥,加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青州刺史、饒陽王李正己為檢校 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德軍節(jié)度使、太子太傅、檢校尚書左仆射、隴西郡王 李寶臣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庚寅,涇原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知省 事、扶風郡王馬璘卒。丁酉,以涇原節(jié)度副使、試太常卿、張掖郡王段秀實權(quán)知河 東節(jié)度留后,北都留守薛兼訓病故也。昭義節(jié)度使李承昭搞表稱疾,以澤潞行軍司 馬李抱真權(quán)知磁、邢兵馬留后。庚戌,加淮西節(jié)度、檢校右仆射、安州刺史、西平 郡王李忠臣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汴州刺史。
十二年春正月甲寅朔。辛酉,以四鎮(zhèn)北庭涇原節(jié)度副使、知節(jié)度使事、張掖郡 王段秀實為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本州團練使。月掩軒轅。渤海使獻日本國舞 女十一人。癸酉夜,月掩心前大星,又入南斗魁。京師旱,分命祈禱。二月戊子, 淄青節(jié)度使李正己之子納為青州刺史,充淄青節(jié)度留后。丁未,以朗州刺史李國清 為黔州刺史、經(jīng)略招討觀察使。
三月乙卯,河西隴右副元帥、鳳翔懷澤潞秦隴等州節(jié)度觀察等使、兵部尚書門 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長史、知鳳翔府事、上柱國、涼國公李抱玉卒。壬戌,月 入太微。癸亥,以太原少尹、河東節(jié)度行軍司馬、權(quán)知河留后鮑防為太原尹、御史 大夫,充北都留守、河東節(jié)度使。戊辰夜,月逼心前星。庚午,左降官永州刺史田 承嗣復授魏博節(jié)度使,余官并如故。承嗣侄悅、子綰緒綸并復舊官。庚辰,宰相元 載、王縉得罪下獄,命吏部尚書劉晏訊鞫之。辛巳,制: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賜 自盡,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貶括州刺史。
夏四月壬午,以朝議大夫、守太常卿、兼修國史楊綰為中書侍郎,尚書禮部郎、 集賢院學士常袞為門下侍郎,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癸未,以右庶子潘炎為禮部侍 郎。貶吏部侍郎楊炎為道州司馬,元載黨也。諫議大夫、知制誥韓洄王定包佶徐璜, 戶部侍郎趙縱,大理少卿裴翼,太常少卿王紞,起居舍人韓會等十余人,皆坐元載 貶官也。給事中杜亞使魏州,賜田承嗣鐵券。癸巳,以前秘書監(jiān)李揆為睦州刺史。 揆故宰相,為元載所忌,二十年流落丐食江湖間,載誅,方得為郡。又召顏真卿于 湖州,亦載所忌斥外也。乙未,月掩心前星。丁酉,西川破吐蕃于望漢城,擒蕃將 大籠官論器然以獻。壬寅,以前商州刺史烏崇福為安南都護、本營經(jīng)略使。渤海、 奚、契丹、室韋、靺鞨并遣使朝貢。己酉,加京官料錢,文武班諸司共二千七百九 十六員,文官一千八五十四員,武官九百四十二員,歲加給一十五萬六千貫,并舊 給凡二十六萬貫。以關(guān)內(nèi)副元帥、兵馬使渾瑊兼邠州刺史。
五月辛亥。罷天下州團練守捉使名。甲寅,諸道邸務在上都名曰留后,改為進 奏院。丙辰夜,月入太微。辛酉,貶刑部尚書王昂連州刺史,昂至萬州卒。庚午, 敕毀元載祖、父墳,剖棺棄骸,焚毀私廟主于大寧里。甲戌,以前安南都護張伯儀 為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嶺南節(jié)度使。六月癸巳,時小旱,上齋居祈禱,圣體 不康,是日不視朝。秋七月戊午,罷潤州丹陽軍、蘇州長洲軍。己巳,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兼修國史楊綰卒。八月癸巳,賜東川節(jié) 度使鮮于叔明姓李氏。癸卯,宰臣讓賜食。先是元載、王縉輔政,每日賜食,因為 故事。至是,常袞等上表云:“飧錢已多,更頒御膳,胡顏自安,乞停賜食。”從 之。甲辰,以湖州刺史顏真卿為刑部尚書。乙巳,以久雨宥常參百僚,不許御史點 班。九月乙卯,許以庶人禮葬元載。辛酉,以涇原節(jié)度副使段秀實為四鎮(zhèn)北庭行營、 涇原鄭潁等節(jié)度使。庚午,吐蕃寇坊州,掠黨項羊馬而去。是秋,宋、亳、陳、滑 等州水。
冬十月丁亥,戶部待郎、判度支韓滉言解縣兩池生瑞鹽,乃置祠,號寶應靈慶 池。壬寅夜,月掩昴,又入太微。乙巳,以滑州牙將劉洽為宋州刺史。京兆尹黎干 奏水損田三萬一千頃。度支使韓滉奏所損不多。兼渭南令劉藻曲附滉,亦云部內(nèi)田 不損。差御史趙計檢渭南田,亦附滉云不損。上曰:“水旱咸均,不宜渭南獨免?!?復命御史硃敖檢之,渭南損田三千頃。上嘆息曰:“縣令職在字人,不損亦宜稱損, 損而不聞,豈有恤隱之意耶!劉藻、趙計皆貶官。十一月癸丑,太白臨哭星。乙卯 夜,月入羽林。癸酉,以右散騎常侍蕭昕為工閱尚書。刑部尚書顏真卿獻所著《韻 海鏡源》三百六十卷。十二月丁亥,西川崔寧奏于西山破吐蕃十萬,斬首八千,生 擒九百人。己亥,天下仙洞靈跡禁樵捕。庚子,以幽州節(jié)度使硃泚兼隴右節(jié)度副大 使,權(quán)知河西、澤潞行營兵馬事。京兆尹請修六門堰,許之。
十三年春正月戊申朔。辛酉,壞白渠碾硙八十余所,以奪農(nóng)溉田也。壬戌,刑 部尚書、魯郡公顏真卿三抗章乞致仁,不允。淄青節(jié)度使李正己請附屬籍,從之。 戊辰,回紇寇太原,鮑防與之戰(zhàn),我?guī)煵焕?。硃泚徙封遂寧郡王。二月庚辰,代州 都督張光晟擊回紇,戰(zhàn)于羊武谷,破之,北人乃安。己亥,吐蕃寇靈武。甲辰,太 仆寺佛堂有小脫空金剛右臂忽有黑汁滴下,以紙承之,色類血。
三月甲戌,河陽將士劫回紇輜重,因與相斗,縱兵大掠,久之方定。四月丁亥, 以浙西觀察留后李道昌為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浙西都團練觀察使。己丑,以 前浙西觀察使李涵為御史大夫。甲辰,吐蕃寇靈州,朔方留后常謙光擊敗之。五月 戊午,宦官劉清潭賜名忠翼。六月戊戌,隴右節(jié)度使硃泚于軍士趙貴家得貓鼠同乳 不相害,籠而獻之。秋七月壬子,中書舍人崔祐甫知吏部選事。癸丑,劍南節(jié)度使 崔寧加檢校司空,東川李叔明加檢校工部尚書。辛未,吐蕃寇鹽州、慶州。八月甲 戌朔,成德軍節(jié)度使李寶臣抗章請復本姓張氏,從之。
冬十月丁酉,葬貞懿皇后于莊陵。十一月丁卯,日長至,有司禮昊天上帝于南 郊,上不視朝故也。十二月丙戌,以吏部尚書劉晏為左仆射,判使如故。以給事中 杜亞為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江西觀察使。以江西觀察使路嗣恭為兵部尚書。 是歲,郴州黃芩山崩,壓死者有數(shù)百人。
十四年春正月壬寅朔。壬戌,以楚州刺史李泌為澧州刺史。二月癸未,魏博七 州節(jié)度使、太尉、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長史田承嗣 卒。甲申,以魏博中軍兵馬使、左司馬田悅兼御史中丞,充魏博節(jié)度留后。
三月丁未,汴宋節(jié)度使李忠臣為麾下將族侄李希烈所逐,忠臣狼狽歸朝。上以 忠臣立功于國,乃授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庚戌,以河南尹嚴郢為京兆尹,河中少 尹、知府事趙惠伯為河南尹。辛酉,以前容管經(jīng)略使、容州刺史王翃為河中少尹、 知府事。
夏四月癸未,成德軍節(jié)度使張寶臣復請姓李,從之。五月癸卯,上不康,至辛 亥,不視朝。北都留守鮑防以北庭歸朝。辛酉,詔皇太子監(jiān)國。是夕,上崩于紫宸 之內(nèi)殿。遺詔皇太子柩前即位。壬戌,遷神柩于太極殿,發(fā)喪。八月庚申,群臣上 尊謚曰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十月己酉,葬于元陵。十二月丁酉,祔于太廟。
史臣曰:嗚呼,治道之失也,若河決金堤,火炎昆崗,雖神禹之乘四載,玄冥 之灑八瀛,亦不能堙洪濤而撲烈焰者,何也?良以勢既壞而不能遽救也。觀夫開元 之治也,則橫制六合,駿奔百蠻;及天寶之亂也,天子不能守兩都,諸侯不能安九 牧。是知有天下者,治道其可忽乎!明皇之失馭也,則思明再陷于河洛;大歷之失 馭也,則懷恩鄉(xiāng)導于犬戎。自三盜合從,九州羹沸,軍士膏于原野,民力殫于轉(zhuǎn)輸, 室家相吊,人不聊生,而子儀號泣于用兵,元載殷憂于避狄。然而代宗皇帝少屬亂 離,老于軍旅,識人間之情偽,知稼穡之艱難,內(nèi)有李、郭之效忠,外有昆戎之幸 利。遂得兇渠傳首,叛黨革心,關(guān)輔載寧,獯戎漸弭。至如稔輔國之惡,議元振之 罪,去朝恩之權(quán),不以酷刑,俾之自咎,亦立法念功之旨也。罪己以傷仆固,徹樂 而悼神功,懲縉、載之奸回,重袞、綰之儒雅,修己以禳星變,側(cè)身以謝咎征,古 之賢君,未能及此。而猶有李靈耀作梗,田承嗣負恩,命將出軍,勞師弊賦者,蓋 陽九之未泰,豈君道之過歟!
贊曰:群盜方梗,諸戎競侵。猛士嘗膽,忠臣痛心。掃除沴氣,敷衍德音。延 洪納祉,帝慮何深。
相關(guān)翻譯
舊唐書 本紀卷十一部分譯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名豫,肅宗皇帝的長子。母親章敬皇太后吳氏,在開元十四年(726)十二月十三日在東都上陽宮出生。當初名叫亻叔,年十五歲封為廣平王。玄宗所有孫子一百多個,李豫為嫡親皇孫…詳情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m.x4s22.cn/bookview/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