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舍生取義孟子選讀二的視頻【46句】
舍生取義孟子選讀二的視頻
1、成語故事:舍生取義
2、舍生取義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在現(xiàn)代社會中仍然受到人們的崇敬和推崇。
3、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子(名軻)的一段論述:魚,是我喜歡吃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喜愛吃的東西。當二者不能都得到時,我寧愿舍掉魚,以便獲得更為珍貴的熊掌。
4、禮指恭敬之心.
5、孟子在《魚我所欲也》開篇即用一個比喻,表述了他“舍生取義”的思想:“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泵献诱f,如果魚和熊掌必選其一,他會選擇熊掌,如果生命和“義”必選其一,他會選擇“義”,顯然,在生命與“義”的天平上,孟子是向“義”傾斜的?! ∶献印吧嵘×x”的理由或理論依據(jù)是什么?是‘義’比生命更重要,正如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人們作選擇慣常的做法是比較和權(quán)衡,兩利相權(quán)取其重,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孟子主張“舍生取義”,不是因為他認為生命不重要,而是因為他認為世間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這東西就是“義”,不是因為孟子對死亡不恐懼,而是因為他認為世間有比死更可惡更令人恐懼的東西,這東西就是“不義”。孟子說:“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意思是說,有比生命更重要更值得傾情更值得獻身的,我就會放棄生命;有比死亡更可惡更令人痛恨更令人惡心的,我就會選擇死亡?! 耙缓勈?,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一筒飯,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來,得不到就會死去,如果有人不顧你的尊嚴有辱人格地呼喚你給你吃,即使是行路餓極了的人,也不會接受的;有人用腳踢你踹你再給你飯吃,你就是討飯的,這樣的食物你也會拒絕,仔細揣摩,這“義”當是和人格尊嚴一樣的東西,或是比人格尊嚴更重要的東西。路人和乞討者尚且知道自尊自重,更何況社會的精英貴族?更何況儒者與讀書人?舍生取義理所當然是人們理性的選擇,尤其應該成為有知識有教養(yǎng)的文化人的選擇。 文章最后,孟子終于道出了他的“義”究竟是什么,并提出了“義”、“利”兩個概念,表述了他輕利重義的思想。“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義”即“禮義”,禮義即封建的禮教、道德、禮法。萬鐘之多的俸祿財富,如果不問合不合禮義(禮法)就接受下來,這么多的財富能給我?guī)硎裁春锰幠??是為了用它建華美的住宅?用它供妻妾享樂之用?用它支助我認識的窮人讓他們感激我?財富的作用大凡就這些,難道我們不顧廉恥,不管義與不義,貪萬鐘之財就是為了這些?“向為生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向為生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生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得之,是亦不可已乎?”過去我們寧肯餓死都不愿接受的東西,現(xiàn)在卻為了華美的住宅,為了妻妾的享用,為了別人感激自己而無所顧忌而貪婪成性,這簡直是非理性與非邏輯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不應該打住嗎?很顯然,于“義”于“利”,作者是向“義”傾斜的,“義”比生命都重要,更何況“利”? 舍生取義和重義輕利是孟子的主要思想之一,也是儒家文化及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
6、反義詞:茍且偷生、貪生怕死
7、謁后語:
8、智指是非之心
9、此外,舍生取義也強調(diào)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個人應該為集體利益而奉獻,這也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
10、仁指惻隱之心.
11、舍生取義殺生成仁
12、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13、殺身成仁
14、解釋:舍:舍棄;生:生命;?。呵笕?;義:正義。舍棄生命以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15、孟子提出性善說,就是善分為仁,義,禮,智四個方面.
16、shěshēngqǔyì
17、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18、成語解釋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舍生:舍棄生命。
19、義指善惡之心.
20、成語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21、拼音:shěshēngqǔyì
22、..生命雖然可貴,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決不僅僅停留于"活著".當面臨生死抉擇時,應牢記心中的"義",讓生命綻放出光芒.
23、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24、成語出處先秦孔子《論語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p>
25、魚是我所欲求的,熊掌也是我所欲求的。二者不能同時得到,便舍棄魚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所追求的,正義也是我所追求的。二者不能同時得到,便舍棄生命而奉行正道。生命雖是我所追求的,但有比生命更為令人向往的,因此決不茍且偷生。死亡雖是我所厭惡的,但有比死亡更令人厭惡的,因此,面臨禍患時決不茍且逃避。如果人所追求的沒有比生命更為重要的,那凡可以獲生的手段無不可用。如果人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凡可以避患的手段無不可用。由此來看,雖有時可以獲得生命,但人們寧死勿生;雖有時可以避患獲生,但人們寧死不逃。因此,有比生命更為令人向往的,有比死亡更為令人厭惡的,并不僅僅是賢人君子有這種人生態(tài)度,人皆有之,只不過賢人君子能保持這種心境而不喪失罷了。一筐食物或一罐羹湯,得到了便能活命,得不到就要餓死。呼喝著給與路邊行人,路人不會接受;扔到地上,踩上一腳,送給乞丐,乞丐也不會接受。由此看來,一萬石糧食如果不考慮一下合不合乎禮義便接受了,又意味著什么呢?一萬石糧食又能給我?guī)硎裁茨兀侩y道為了讓宮室房屋更美,妻妾生活得更好嗎?還是施舍給窮人,讓他們感激我呢?這種不合禮義的東西,小到一筐食,一罐湯時,寧可餓死,也不接受;變成一萬石糧食時,便因為房屋妻妾或窮人的感激而接受下來,這到底是一種什么心態(tài)呢?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樣的人真是失去了他的本心。
26、人不能貪念過高,追求享樂,奢侈無度,最終失道寡助,為人唾棄。
27、原因是只有在舍棄一些東西、放棄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時,我們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我們想要的。
28、近義詞:以身報國、舍身求法
29、這個題目答案:殺身成仁
30、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舍生取義孟子選讀二的視頻
31、因此,舍生取義不僅是一種道德要求,更是一種智慧和成就的體現(xiàn)。
32、殺身成仁:《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睘榱顺扇实?,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后指維護正義事業(yè)而犧牲生命。舍生取義((孟子)):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維護正義但是"舍生取義,殺身成仁"這句話是孟子說的
33、在職場中,一個為公司默默奉獻、舍得放棄自己個人利益的人,往往會獲得更多的認可和機會。
34、在家庭中,舍得付出、舍得放棄的人,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更幸福的家庭氛圍。
35、出處: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p>
36、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37、舍生取義的下一句是意義,我所欲也出自孟子的與我所與寓言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亦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譯文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取得,那么我寧愿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
38、例子:~兮捐微軀,誰云女婦兮夫弗如?(明·李昌祺《剪燈余話·鸞鸞傳》)
39、舍得放棄,方能獲得更多。
40、成語出處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p>
41、舍身取義,俠肝義膽。
42、shāshēnchéngrén
43、成語解釋身:自己;殺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原指犧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為了正義事業(yè)而犧牲。
44、成語結(jié)構(gòu)連動式成語
45、舍生取義
46、同樣的道理,生命和道義都是我所珍視的,但當它們不能同時保全時,我寧可舍棄寶貴的生命來維護至高無上的道義。(這就是成語舍生取義的故事,原文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保?/p>
【優(yōu)選舍生取義孟子選讀二的視頻【46句】】相關文章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m.x4s22.cn/juzi/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