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簡介

魏晉

蔡琰(177?-?),字文姬,陳留固(今河南杞縣)人。其父蔡邕是漢末的著名學者,以文章聞名。蔡琰博學多才,精通音律。董卓之亂中蔡琰被亂軍所虜,后流落入南匈奴。在匈奴中居十二年,生二子。中原地區(qū)平定后,被曹操贖回,改嫁于董祀。蔡琰保留下來的作品,比較可靠的只有兩首《悲憤詩》;另一個組詩《胡笳十八拍》,也有人認為是蔡琰所作,但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是后人依托。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于天文數(shù)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也因此從小留心典籍、博覽經(jīng)史。并有志與父親一起續(xù)修漢書,青史留名。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xiāng)異俗生活的痛苦,生兒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后,嫁給了董祀,并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侗瘧嵲姟肥侵袊姼枋飞系谝皇鬃詡黧w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而她卻不能兩全。

蔡文姬也確實非常有才氣。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jīng)戰(zhàn)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于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蔡琰相關(guān)資料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臨桂詩詞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m.x4s22.cn/shiren/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