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樞鑒賞
-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qū)。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內(nèi),弗灑弗掃。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關(guān)于這首詩的主題,《毛詩序》認(rèn)為是諷刺晉昭公,說晉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國,有財不能用,有鐘鼓不能以自樂,有朝廷不能灑埽,政荒民散,將以危亡,四鄰謀取其國家而不知,國人作詩以刺之也”。這一說法毫無史實根據(jù),不足為信。從詩歌本身來考察,認(rèn)為它該是嘲諷一個守財奴式的貴族統(tǒng)治者的作品,郝懿行《詩問》云:“《山有樞》,風(fēng)(諷)吝嗇也?!笨芍^一語破的。也有人以為這首詩是“刺儉而不中禮”之作(如季本《詩說解頤》、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這與“諷吝嗇”說相去不遠(yuǎn),但似較拘牽,不及前一說那么圓通無礙。至于朱熹《詩集傳》認(rèn)為此詩為答前篇《蟋蟀》之作,“蓋以答前篇之意而解其憂”,“蓋言不可不及時為樂,然其憂愈深而意愈蹙矣”。也可聊備一說。
全詩分三章,每章起首兩句都用“山有×,隰有×”起興,以引起后面所詠之詞。有些詩的起興與所詠之詞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但此詩的起興與所詠的對象則沒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這與現(xiàn)代許多即興式的民歌相似。《詩經(jīng)》本是音樂文學(xué),往往隨意借物起興,取其易于順口吟唱而已。
三章詩句文字基本相近,只改換個別詞匯。一章的衣裳、車馬,二章的廷內(nèi)、鐘鼓,三章的酒食、樂器,概括了貴族的生活起居、吃喝玩樂。詩歌諷刺的對象熱衷于聚斂財富,卻舍不得耗費使用,可能是個慳吝成性-的守財奴,一心想將家產(chǎn)留傳給子孫后代。所以詩人予以辛辣的諷刺。
細(xì)心的讀者也許會提出這樣的疑問:詩中為什么沒有提到田地?難道田地在貴族死后不也是被他人(包括子孫)所占有的嗎?這可能田地只是貴族吃用享受的資金來源,而不是可供玩樂的直接對象;也可能分封的土地只享有租稅權(quán)而無所有權(quán),貴族死后土地便將被王室收回。更主要的是文學(xué)作品只須提出若干典型性的事物以概括一般,而不必面面俱到、巨細(xì)無遺地羅列一切。這是欣賞文學(xué)作品必須注意的地方。
清陳繼揆《讀詩臆補》評此詩為“危言苦語,骨竦神驚”,直接從詩的語言看,似乎并不怎么???,但四“有”字、八“弗”字的“互相激宕”(陳震《讀詩識小錄》),后人讀來確也有“愈曠達(dá),愈沉痛”(吳闿生《詩義會通》)的感覺。陳繼揆以為《古詩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等篇,“是祖述此意(指勸人及時行樂)者”,雖然對《山有樞》的詩旨理解不在“諷吝嗇”而在“勸行樂”,雖觀點有異,但從接受美學(xué)的角度說,他的意見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m.x4s22.cn/wenzhang/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