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此篇大約作于晉宋易代之后。詩人以極大的熱情歌詠荊軻刺秦王的壯舉,在對奇功不建的惋" />

詠荊軻(燕丹善養(yǎng)士)簡析

【詠荊軻】 燕丹善養(yǎng)士,志在報強贏[1] 。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2] 。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3] 。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4] 。 雄發(fā)指危冠,猛氣充長纓[5] 。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6] 。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7] 。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8] 。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9] 。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10] 。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11] 。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12] 。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13] 。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14] 。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15]!

  此篇大約作于晉宋易代之后。詩人以極大的熱情歌詠荊軻刺秦王的壯舉,在對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將自己對黑暗政治的憤慨之情,赫然托出。寫得筆墨淋漓,慷慨悲壯,在以平淡著稱的陶詩中另具特色。

  詩歌按照事件的經過,描寫了出京、飲餞、登程、搏擊幾個場面,尤其著力于人物動作的刻畫,塑造了一個大義凜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劍出燕京”,寫出了荊軻仗劍行俠的英姿;“雄發(fā)指危冠,猛氣充長纓”,更以夸張的筆法寫出荊軻義憤填膺、熱血沸騰的神態(tài)。而“登車何時顧”四句,排比而下,一氣貫注,更寫出了荊軻義無反顧、直蹈秦邦的勇猛氣概。詩中雖沒有正面寫刺秦王的場面,但從“豪主正怔營”一句,可以想見荊軻拔刀行刺之時那股令風云變色的虎威。

  這首詩還通過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來烘托荊軻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飲餞的場景。在蕭殺的秋風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蕩著激越悲壯的樂聲,“悲筑”、“高聲”、“哀風”、“寒波”相互激發(fā),極其強烈地表達出“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主題。朱熹說:“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jù)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边@是頗具眼力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m.x4s22.cn/wenzhang/4682.html

熱門名句